钢铁:抑制过剩“抓手”在哪
2009-11-23 | 人民日报 | 6530浏览
数据显示,目前全国钢铁产能已达6.6亿吨,加上5800万吨在建项目,产能将超过7亿吨。今年国内钢材总需求预计为5.1亿吨,这将形成约2亿吨的过剩产能。
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公布的调整部分行业过剩产能的名单中,钢铁赫然居于六大行业之首。
不仅落后低端产品过剩,部分优质钢材产能也呈过剩趋势
进入11月,钢价没有因为经济企稳向好而继续回升。近日,宝钢决定大幅降低出厂钢材价格,全系产品降幅约400元/吨。而就在不久前,宝钢暂停了在广东湛江市的千万吨级钢铁项目,武钢也暂停了在广西防城港市的千万吨级钢铁项目。如果说,宝钢作出11月份钢材降价决定是基于短期内钢材需求难以提振的判断,那么,两大钢铁巨头分别暂停了千万吨级钢铁项目,无疑是基于钢铁产能过剩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的判断。
“钢铁产能过剩,既包括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落后低端产品,也包括一些技术含量高品质优秀的高端产品,尤其是部分品种的冷轧钢和热轧钢过剩严重。宝钢和武钢暂停的两大项目就属于高附加值的板材项目。”中国钢铁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治理钢铁落后产能,并非最近一两年的事。但几年下来,效果并不理想。对此,山西长治的一家小型钢铁企业负责人说:“说产品‘落后’是相对的。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标准的提高,我们这些小钢厂也在不断更新设备,提高产品水平。所谓‘落后’,就是指更新和提高的速度赶不上国家标准升级的速度。在经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年代,这些‘落后’产品仍然有着广阔市场。”
据了解,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,尽管钢材需求骤然萎缩,但在国家出台相关刺激经济的措施后,一些基建项目对螺纹钢等中低档钢材需求加大,小钢企从中受益明显超过大钢企。淘汰小钢企落后产能的任务,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愈加显得艰难。
板材的过剩则不同。板材投资是从2004年明显升温的。当时,需求旺盛导致投资过热,板材成为市场上的紧缺产品,政府出台调控措施将投资引向稀缺板材建设上。如今,板材也成为产能过剩的主要品种,而且主要集中于大型钢企,这无疑成为本次调整的难点。
面对严重的产能过剩,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呼吁:“3年之内不要再新建钢铁厂!”10月份,有关部门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、措施。那么,钢铁产能过剩问题能有效解决吗?
汰劣而不是汰小,不能对小钢企“一刀切”,而淘汰落后产能的关键是完善退出机制
“现在都在拼成本,拼耐力,钢铁产能过剩最后还得靠‘市场倒逼’来解决。”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黄泰岩教授表示。
然而,市场的力量似乎并不强大。金融危机爆发后,许多人预言将有大批小钢厂破产。但出乎很多人的意料,这些小企业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。
“不要简单地把小钢企和淘汰落后直接联系。小的不一定就是落后的,对于那些虽然摊子不大,但有特点、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不仅不应淘汰,还要加大扶持力度。只有那些工艺落后、浪费资源、破坏环境、没有发展前景的小企业才应该淘汰。换句话说,抑制钢铁产能过剩不能以大小论英雄,而要以优劣为标准。”黄泰岩说。
多年的实践也说明,虽然解决过剩最终要靠市场这只手,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十分复杂,涉及的社会问题、民生问题很多,简单地依靠市场,几乎不可能实现。政府必须在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。
太钢集团公司董事长李晓波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。他指出,钢铁产业政策和调整振兴规划,都要求淘汰落后产能,有的地方政府甚至签了保证书,但市场稍有好转这些落后产能就恢复了。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削弱地方政府保护落后钢企的冲动,切实完善落后钢企的退出机制,淘汰落后就是一句空话。
山西省运城市政府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:“即使是一些落后的小钢厂,在一些地方也肩负着地方税收、就业等诸多重任,退出谈何容易?如果能通过财税政策平衡好国家和地方的利益,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去寻找和开发新的支柱性产业,在做好‘堵’的工作的同时,也做好‘疏’的工作,地方小钢企自然会‘摒弃’落后的钢铁产能,也乐意接受大型钢企的兼并重组。”
业内人士也纷纷表示,目前出台的政策和措施多是“堵”,希望政府能围绕“疏”多出台一些办法。
狠抓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,积极应对过剩,靠实力抢占先机
“在看到产能过剩给行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,也要看到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着众多利好。”中钢协专务理事王承荣认为,国家实施的汽车、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,以及在基础设施上的大规模投资,都为提振钢材需求注入了力量。政府连续出台的出口退税等一系列政策,对扩大钢材出口、缓解过剩矛盾也会起到一定作用。
产能过剩为钢企重组迎来了黄金期。王承荣认为。近年来,钢铁业重组兼并步伐加快。在重组韶钢、广钢组建广东钢铁集团的基础上,宝钢集团与杭钢集团签署重组宁波钢铁协议。此前,武钢重组柳钢组建广西钢铁集团,唐钢、邯钢联合重组河北钢铁集团……
尽管一部分品种的板材出现了过剩,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高附加值钢材依赖进口。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2008年累计进口钢材1543万吨,进口金额达到234亿美元。这些进口钢材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的冷轧、特厚板、高温合金板等品种。
“这些都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广阔空间。”王承荣说,“一些钢铁企业苦练内功,把自主创新作为应对危机冲击的重要措施,抓住国家推出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有利时机,坚定不移地推动结构调整,产品升级,努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”
山东莱钢集团董事长宋兰祥告诉记者,11月初,莱钢集团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,对于包括6项重大成果在内的180个成果给予450万元奖励。据了解,莱钢新开发的高端产品已在多个领域打开市场局面:欧标核电工程用H型钢已批量上市,成为我国核电工程用尖端H型钢的国内首家生产和供货企业;系列新型门架槽钢,打破了国外异型钢的垄断地位,在国内已占到80%以上的市场份额;作为京沪高铁项目螺纹钢主要供货商,将向京沪高速铁路工程提供55万吨螺纹钢产品……
武钢也动真格调整结构。2009年武钢股份有限公司的产能是1450万吨,但实际市场投放是1200万吨,比实有产能减少了20%以上。“我们要做的是,减少‘大路货’产品的市场投放,尽量多生产高技术含量、高附加值的产品,通过调整产品结构,以创新创造需求,以实力应对危机。”李洪波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