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库存下何来高钢价与高矿价

2009-12-28 | 国际金融报 | 2912浏览

国内钢铁产品库存已达历史高位,被业内人士称作“堆起来”了。但钢厂还在上调钢价,进口铁矿石现货价近期也再度“飞涨”,价位几乎比2009年度长协基准价涨了40%以上。钢铁业的这个“库存-钢价-矿价”三者关系,近一时期已成为财经舆论界的焦点话题之一。

“凡存在的必有来由”

不少业内人士认为,对高库存下的高钢价与高矿价,不必“大惊小怪”,凡存在的必有来由,都有其市场的根源。

“我的钢铁”资讯机构首席分析师贾良群说,今年国内钢铁产品库存量与往年相比,确实偏高,主要原因有两点:一是今年国内钢材表观消费量同比有20%以上的增长,其中实际的真实消费量也有15%以上的增长,与之相应,正常周转的库存量肯定会同比例地增长;二是今年信贷较为宽松,钢材经销商、用户等各环节“手里的钱较多”,再加上一定的通胀预期,钢材的社会库存量就又“增加了一块”。

至于近期宝钢、鞍钢、武钢、首钢等国内主流钢厂近乎一致的“涨价行为”,不仅相关钢厂认为是正常的企业经营行为,而且不少行业分析师也视之为“企业的市场行为”,认为单个的企业没有义务去“拯救”整个行业,只能根据自身的供求关系来调整价格。

正因为今年国内钢材需求回暖、库存回旋余地大、钢厂产量保持高位,导致铁矿石进口量大增。近日63.5%品位的印度矿报价已接近每吨120美元的高价位。

“说得通的不合理”

有业内人士认为,近期有关钢铁业的几个焦点问题,“分开来看都是市场中的必然现象”,但合起来就暴露出行业内的诸多无奈,这种“说得通的不合理”现象,恰恰说明了中国钢铁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。

“高产量与高库存,无论如何是一种矛盾的堆积和积累,总要有解决的时候。”贾良群对记者说。其实,今年总体钢材需求水平是较为理想的,是近年来表观消费增长量最大的一年,对钢价产生了内在的支撑。但由于钢铁总体产能过剩,产能释放压力大,钢厂只要在边际成本线之上就会“开足马力”生产,再加上相对宽松的货币市场供应以及钢材期货的上市,使得钢铁产品的“金融性”不断加强,市场的调整周期明显延长了,矛盾容易不断积累。

同时,钢铁产业集中度低的矛盾,也使得行业内各种利益诉求不一致,产品定价的方式及“时点”都参差不齐,难以在钢价与矿价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比价关系。离散度高的产业,对应的势必是被动适应性的市场,往往“不撞南墙不回头”。贾良群说,国内钢材市场总还有一个较大的调整,估计在明年一、二季度之交,至于调整的幅度,“就要看眼下这一段时间内钢价的走势,如果涨得离谱,势必跌得厉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