钢企应摆脱对三大矿山的依赖打破矿石谈判规则

2009-12-24 | | 2910浏览

23日,品位63.5%的印度粉矿到岸报价达到了每吨117美元的年内新高,比力拓与日本钢铁企业签订的2009年度长期合同“首发价”高出了近50%。这显然不利于刚刚展开的年度铁矿石谈判,虽然年度合约价格一般都会低于现货价格,但现货价格的不断攀升,也使三大矿山企业涨价的底气越来越足,是谈判的一个重要砝码。国际投行也是纷纷上调对明年的长协矿价涨幅的预期。

分析师表示,由于自2003年以来,全球长期协议铁矿石谈判价格均建立在现货铁矿石价格的基础上。因此,现货市场“事实涨价”,造成了长期协议矿与现货矿石价格的“鸿沟”,在新一轮铁矿石谈判中为矿业巨头谋求涨价提供了“口实”。

以往的铁矿石价格谈判,中方始终是处于被动的地位,主要是由于中国的钢铁企业远没有达到规模集中的地步,中国的贸易公司也没有在钢铁企业成长前为之做好充分的准备。中国的钢铁企业、铁矿石进口企业太多,这就免不了在与国外谈判时,自己先乱了阵脚。

近年来,国内钢企相继与国外中小矿山合作,以寻求新的铁矿石供货渠道。09年2月,湖南华菱钢铁集团入股澳大利亚第三大矿业公司FMG,之后宝钢与FMG达成降价35%的协议,此举被认为是中国自己的铁矿石谈判机制正在形成的标志。12月,酝酿了很久的武钢“五方协议”和“中国价”终于迎来好消息,有武钢知情人透露,委内瑞拉的“中国价”已经签下了。此前,武钢集团已与巴西老牌资源及能源综合性企业集团巴西EBX集团正式签署了合同,从而获得了相应的为期20年的铁矿石产品权益。

分析师表示,从以往的谈判过程中可以发现,铁矿石谈判存在一个不合理的潜在规则,倘若世界四大需求方中,有一方接受了供应方的价格,那么其他三个国家都必须被动接受。而问题的关键是,各个国家的钢铁国情是不一样的,对于不同的国情,而采用相同的价格,就不合理。中国钢企惟有打破现在的矿石谈判规则,探索新的铁矿供应渠道,摆脱对三大矿山的依赖,否则中国将长期处于被动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