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让

赤峰2万吨铜矿探矿权转让

郑重提示:请您在交易前与对方签订正式交易合同,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
基本信息

信息编号:1667

产品分类:转让

平均品位:1.4%

矿种:

矿权性质:探矿权

发布时间:2014-06-17

矿区面积:33平方公里

地区:赤峰市

探明储量:20000万吨

开采方式:地下开采

项目价格: ¥ 8000.0

有效期至:2015-06-17

详细介绍

铜多金属矿 赵奎18904762685 铜多金属探矿权,面积为33.2km²。 有柏油路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矿区位于大兴安岭边缘,属中低山区,地形起伏较大,河谷雨裂,冲沟发育,海拔高程920.4米—1290.4米,相对高差320米。地表植被较为发育,山坡及沟谷遍布杂草及少量灌木,属中等山区。 本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,历年最高气温可达36.5°,最低气温-31.2°,年平均气温5.8°,9月中旬初霜,年平均无霜期95天。年平均降水量为396.6mm,年平均蒸发量为1670mm,降水量集中在7—8月份。 矿区周围居民多为汉族,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,居民点较密,人口较多,劳动力充足。 本次对矿产普查,共圈定了10条矿脉,分别编出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、8、9、10号矿体及矿化体,以为界,以为东区,山以西为区。总称为矿区。东区有4条矿化体。目前看成矿条件差,非常零散,为此未做深部工程。本次普查工作5、6、7、8、9、10号含铜矿脉所做的地表工作较多。尤其对8、9、10这3条矿脉不但对地表进行了槽探揭露而且深部进行了钻探控制。对5、6、7号矿体由于地形较差设计了两个钻孔没有进行施工。 5、6号矿脉 位于东部,该矿体目前认为是石矿区最主要的成矿脉体,地表利用槽探揭露了9个探槽,有7个槽见到矿化体,走向350°,南西倾,倾角80°—85°,赋存于上二叠统染房地组(P2r)绿帘石化安山岩、玄武安山岩隆起带中,而矿体(矿化体)在北北西向较大的构造带多呈透镜状产出,地表所见围岩为安山岩,近矿围岩为褐铁矿化,硅化,碳酸盐化等。该矿化体用9个探槽进行揭露,即(TC24、TC22、TC21、TC73、TC57、TC56、TC54、TC53、TC51)进行控制,控制矿化体长度1500米左右,矿化体厚度1米—12米,73号槽矿化较强,其厚度在15米以上,在构造片理化之矿化带中均可见到孔雀石和少量的黄铜矿化。通过地表揭露的情况看矿化带有长度就必然有深度,为此通过本次地表工作后,该脉带就其沿深应在700米以上,该脉带位于73号槽北50米处做了一条近东西的物探剖面,但未发现好的异常点。 8、9号矿体(矿化体) ①8、9号矿脉位于南山,矿脉呈北北西向展布,地表出露点很少,只见有黑色硅化石英岩,局部见有少量的孔雀石。通过地表槽探揭露在其TC68号槽见有较好的铜工业矿体厚度1.0米,Cu品味0.51%,该槽挖的深度7米多,矿脉产状近乎直立,上部矿脉碎裂呈角砾状硅化非常强,矿物组合特点以黄铜矿为主,其次见有少量的自然铜,由于离地表很近所以见有孔雀石及蓝铜矿。 ②对矿体的认识,2011年4、5月份开始对地表施工槽探,一般见矿石后再向下挖1米左右就对矿脉产状进行定性。在其走向上控制延长50—100米能挖的尽量都进行施工。表土太深之处进行推绘的原则。经过一段工作后对9号脉测出的产状为走向340°北西走向,北东倾,倾角在70°—80°,为此初期设计的钻孔全部是由北东向南西打。第一批施工了3条剖面即19线、15线、11线,分别论述如下:19线01号钻孔施工了325.12米,由北东向南西打,其目地就是打地表TC3号槽新见的9号矿脉,钻孔施工到76.93—77.53见矿0.60米含铜1.96%;银5g/T,在其岩心中除黄铜矿外,并有氧化铜孔雀石,说明在氧化带中,该段矿较为破碎。第二层位于122.10米—123.40米矿体1.30米含铜0.99%;含银最高35.4g/T,该段岩心与地表TC3槽标本基本一致,因此该段矿心即是9号脉。只是地下没有地表矿好,厚度较地表变薄属局部变化。从岩心看矿心顶底板界限较为明显,但是顶底板没见到压碎现象。矿体上下围岩蚀变较强,主要为绿帘石化,高岺土化,绿泥石化及硅化,尤其是硅化较强。矿脉基本产于硅化带中。第三层铜矿体从159.15米—160.65米,厚度1.50米含铜0.135%属矿化,目前1901孔—1904孔之间9号脉很有可能形成一个硅化带中含铜矿脉群。1902孔共计施工了396.7米,从111.96米开始见铜矿化一直到350.25米一直都有矿化而且铜矿化较强,只有在114.76米—118.76米, 4米含铜平均品位0.335%构成表外矿体,在这种情况下思考的是就其9号脉及其平行脉是否有反倾斜的可能,但又拿不出充分的理由,所以又打了1903孔,在其1903孔施工到177.90米时见到构造破碎带,钻孔孔内事故不断出现,处理了7、8天,在无法处理的情况下又向东后撤10米,施工了1904号钻孔,终孔深度为354.35米,该孔从47.85米一直到350.25米。陆续都有铜矿化,只在272.20米—272.55 米,0.35米见到一点较好的黄铜矿。根据以上因素说明9号脉以东脉体有可能由北东向南西倾斜。但倾斜角度较陡应在80°以上,由多条平行脉所组成。为了验证9号脉系列在其17线设计了1701孔,该孔在其336.80米见闪长岩在蚀变安山岩接触部,而闪长岩蚀变非常强,表现主要硅化和绿帘矿化,在其60 多米的硅化闪长岩中,全部都见有黄铜矿化,表现为细脉状及细脉浸染状,系统进行了采样,含铜最高0.17%,当时肉眼所见矿化部较强但不够工业矿体,为此在其398米闭孔。通过该孔了解到9号脉矿体较陡,为此向前移动28米还打9号脉即ZK1702,在其286.35米处见到9号脉的工业矿体,矿体产状非常陡,87°—88°近乎直立。从288.45米—302.70米见两条黄铜矿体,含矿性及矿物组合基本一致,即以黄铜矿为主并见有少量的自然铜矿,围岩蚀变以硅化为主,其次是绿帘石化及高岺土化。铜的产出形势以团块状为主,其次是条带状及细粒侵染状。第一条从286.35米—291.25米 2.80米铜平均品位1.20%。第二条铜矿体从298.15米—302.70米,伪高度4.55米,平均品位含铜1.53%,其中298.15米—299.70米,1.55米含铜高达3.10%,含银136.69g/T,说明铜、银含量成正比关系。ZK1702号钻孔穿过安山岩位于403米左右,到蚀变闪长岩后,在闪长岩中其本与ZK1701孔铜矿化基本相同全部具有较强黄铜矿化多呈小脉状及细脉浸染状,但都不够工业品位,用类比法所以ZK1702孔403m以下没有取样。 15号勘探线与19号勘探线同时施工,当时认为9号脉就是北西走向北东倾斜,因此1501和1502孔都是由东向西打,为此当时两个孔一点矿也没打到,后来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决定ZK1503孔由西向东打,该孔打了233.10米,位于183.90米—187.90米,见构造破碎带,想求的也是该构造破碎带,其目的就是看该破碎带在深部的含矿性,当时通过地表槽探揭露情况看认为该破碎带就是9号矿脉通过之处,所以该孔穿过此处认为已达到设计目地并且见到了少量的铜矿化。目前反过来看,通过13线剖面见矿情况看,15线的ZK1503应重新分析,为2012年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新认识,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。通过13线或见矿的理念回头看15号勘探线的ZK1503号在原来的233.10米的基础上再打30米即可穿过9号矿脉。 13号勘探线ZK1301号钻孔在其412.05—423.80米属见矿尺段矿脉顶角按88°,该孔距9号脉70米,控制9号脉延伸将近400米,按着100*100的网度还应打3个孔才能达到矿区详查要求。在此基础上其9号脉以东有可能找出9号脉的平行脉,从19线和17线看出9号脉并不是单一的矿脉,以东与9号脉派生的含铜矿脉是存在的,因此应该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看9号脉的发展和成矿规律。 10号脉位于F1断层以南,呈南北向,F1断层以北呈330°,北西走向。在其10号铜矿脉本年度共施工了6个钻孔,地表见矿非常好,厚度3米多,为此以TC15号槽,设计勘探线19A线,19A01孔位于98.00米—98.60米见矿0.60米含铜品位1.00%,该孔所见矿物组合与地表不对号,因此在ZK19A01孔的基础上向西移动20米来验证地表所见矿体的变化。适得其反该孔打到矿体直立位置未见矿。说明地表TC15槽矿体向深部被红色的火山熔岩所占据。19A03孔达到设计目的,到设计位置见矿,但品位不够。(208.40米—210.90米含矿层厚度2.50米)。ZK17A01孔位于80.88—84.38米见矿伪厚度3.50米含Cu平均品位1.35%。在其该矿层上部77.13米—77.56米处见有以自然Cu为主,其次是黄铜矿,铜的品位高达6.25%;含Ag131g/T, 10号脉倾斜角75°,所以该段矿体可合二为一,从岩心所见中间都出现Cu矿化。在其此孔的基础上又向东移了28米,即ZK17A02孔见矿深度从151.25—155.65米,4.40米含铜平均品位1.07%;含Ag平均品位68.4g/T,其中Ag最高78.77g/T。从10号脉可以计算出一定的铜金属量。 9号脉长度600米,延深500米,平均厚度0.8米,含铜品味1.20%,体重3T/m³;9号脉矿石量是72万吨;铜金属量为8640吨 10号脉产状缓呈75°,长度300米,深度200米,厚度以1.5米计算,体重为3T/m³,品味以1.20%计算出矿石量为27万吨,铜的金属为3240吨。9、10号脉合计铜金属11880吨。